比的意思及取名寓意

来源:好名字起名网

比字解释和寓意

比字拼音
比字五行
比字部首
比字繁体
简体笔画
4画
繁体笔画
4画
康熙笔画
4画
比字结构
左右结构

比字的基本解释



较量高低、长短、远近、好坏等:比赛。比附。对比。评比。
能够相匹:今非昔比。无与伦比。
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:三比二。
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、分数等关系:比例。比值。
譬喻,摹拟:比如。比方。比兴(x宯g )(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。“比”是譬喻;“兴”是烘托)。比画。比况(比照,相比)。
靠近,挨着:比比(一个挨一个,如“比比皆是”)。比肩继踵。比邻。鳞次栉比。
和,亲:比顺。
及,等到:比及。

比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
[①][bǐ]

[《廣韻》卑履切,上旨,幫。]

[《廣韻》毗至切,去至,並。]

[《廣韻》必至切,去至,幫。]

[《廣韻》毗必切,入質,並。]

[《廣韻》房脂切,平脂,並。]

“夶1”的今字。

(1)亲近;和睦。

(2)勾结。

(3)顺从;附从。

(4)辅助。

(5)配合;适合。

(6)紧密;细密。

(7)篦子。

(8)周遍。

(9)并列;排列。

(10)齐同,等同。

(11)近;靠近。

(12)相连接。

(13)编次,排比。

(14)副词。皆,都。

(15)副词。近日,近来。

(16)副词。连续;频频。

(17)副词。每。

(18)副词。先前,以前。

(19)介词。待到;等到。

(20)介词。为;替。

(21)介词。与,同。

(22)介词。比起……来。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。

(23)通“庇”。寄托。

(24)古代哈萨克族、布鲁特族(即柯尔克孜族)称其君长为比。

(25)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坎上。

(26)矢括,箭的入弦处。

[②][bǐ]

[《廣韻》卑履切,上旨,幫。]

亦作“夶2”。

(1)比较;考校。

(2)比方;比拟;比喻。

(3)类;辈。

(4)类似;相类。

(5)仿效。

(6)用手势比画。

(7)比照;按照。

(8)特指依法议罪、拟刑。

(9)例;成例。

(10)对着;向着。

(11)副词。本来。

(12)旧时官府缉拿人犯或征收租赋、额派人役等,定期催逼,谓之比。

(13)《诗》六义之一。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。

(14)周代地方的基层组织。

(15)指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。亦指两个同类量,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。

(16)表示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得分的对比。

(17)姓。汉代有比铜钳。见《後汉书·西羌传》。

[③][pí]

亦作“夶3”。

见“皋比”。

[④][pǐ]

[《集韻》普弭切,上紙,滂。]

亦作“夶4”。通“庀1”。

治理。

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下】【比字部】 比; 康熙笔画:4; 页码:页590第09〔古文〕夶𣬅【廣韻】𤰞履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補履切【正韻】補委切,𠀤音匕。校也,𠀤也。【周禮·天官】凡禮事,贊小宰,比官府之具。【註】比,校次之,使知善惡足否也。【儀禮·大射儀】遂比三耦。【註】比,校也。【齊語】比校民之有道者。 又類也,方也。【禮·學記】比物醜類。【疏】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,則學乃易成。【韓詩外傳】高比,所以廣德也。下比,所以挾行也。比於善,自進之階。比於惡,自退之原。 又《詩》有比體。【毛詩序】詩有六義: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鄭司農云:比者,比方於物,諸言如者,皆比詞也。比之與興,同附託外物,比顯而興隱。 又比例。【禮·王制】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。【鄭註】已行故事曰比。比,例也。【後漢·陳忠傳】父寵在廷尉,上除漢法溢於甫𠛬者。未施行,寵免,後忠略依寵意,奏上二十三條,爲决事比。【註】比,例也。 又綴輯書史曰比。【前漢·儒林傳】公孫弘比輯其義。【唐藝文志】𤣥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,與褚無量整比。 又諡法之一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八年】擇善而從之曰比。【詩·大雅】王此大邦,克順克比。【註】比,必里反。正義引服䖍云: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。 又比部,官名。取校勘亭平之義。卽今𠛬部。【正韻】音皮,誤。 又水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南陽郡有比陽縣。應劭曰:比水所出,東入蔡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普弭切,音諀。與庀同。治也,具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胥比樂官。【註】錄具樂官也。與庀通。 又【廣韻】【韻會】毗至切【集韻】毗義切【正韻】毗意切,𠀤音避。【爾雅·釋詁】比,俌也。【郭註】俌,猶輔。【易·比卦·彖辭】比,輔也,下順從也。【卜氏傳】地得水而柔,故曰比。 又親也,近也。【周禮·夏官】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,大國比小國。【註】比,猶親也。 又和也。【周禮·春官】𥰫人辨九𥰫之名,六曰巫比。【註】巫讀爲筮,比謂筮與民和比也。 又近鄰之稱。【周禮·地官】五家爲比,使之相保。五比爲閭,使之相受。 又案比。【周禮·地官】小司徒掌九比之數,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,及三年,則大比。【又】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,而興賢者能者。【疏】三年一閏,天道有成,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。 又及也。【詩·大雅】比于文王,其德靡悔。【註】比于,至于也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自度比至皆亡之。 又頻也。【禮·王制】比年一小聘。【漢志】比年,猶頻年也。又比比,猶言頻頻。【前漢·成帝紀】郡國比比地動。 又𠀤也。【書·牧誓】比爾干。【正義】楯則𠀤以扞敵,故言比。【史記·蘇秦傳】騎不得比行。 又齊也。【詩·小雅】比物四驪。【註】比物,齊其力也。 又偏也,黨也。【書·洪範】人無有比德。【正義】人無阿比之德,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。【論語】君子周而不比。【鄭註】忠信爲周,阿黨爲比。 又從也。【論語】義之與比。【朱註】比,從也。【晉語】事君者比而不黨。【註】比謂比義。 又合也。【禮·射儀】其容體比於禮,其節比於樂。【註】比,親合也。【漢·劉歆·移太常博士書】比意同力,冀得廢遺。【師古註】訓合。 又密也。【詩·周頌】其比如櫛。 又比余,櫛髮具。【史記·匈奴傳】漢文帝遺單于比余。【漢書】作比疎。【廣雅】比,櫛也。【蒼頡篇】靡者爲比,麤者爲疏。今亦謂之梳。【顏師古·急就篇註】櫛之大而麤,所以理鬢者,謂之疏,言其齒稀疏也。小而細,所以去蟣蝨者,謂之比,言其齒密比也。皆因其體以立名。 又矢括曰比。【周禮·考工記】矢人爲矢,夾其隂陽以設其比,夾其比以設其羽。【鄭司農註】比,謂括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比。代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必至切,音畀。近也。倂也,密也。義同。 又【正韻】兵媚切,音祕。先也。【禮·祭義】比時具物,不可以不備。【鄭註】比時,猶先時也。比,必利反,又甫至反。 又【廣韻】房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頻脂切【正韻】蒲麋切,𠀤音毗。和也。一曰次也,𠀤也。比鄰,猶𠀤鄰。【杜甫詩】不敎鵝鴨惱比鄰。 又比蒲,地名。【春秋·昭十一年】大蒐于比蒲。 又臯比,虎皮也。【左傳·莊十年】蒙臯比而先犯之,後人以爲講席。【戴叔倫詩】臯比喜接連。【朱子·張載銘】勇撤臯比。 又師比,胡革帶鉤也。【戰國策】胡服黃金師比。通作毗紕。 又【唐韻】毗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簿必切【正韻】簿密切,𠀤音邲。比次也。【增韻】比比,猶總總也。【張九齡荔枝賦】皮龍鱗而騈比。【顧况·持斧章】榱之斯密,如鱗櫛比。皆讀如邲。又【莊子·齊物論】人籟則比竹是矣。李軌讀。 【說文】二人爲从,反从爲比。

比字起名意思和含义

“比”本义意为比例,连接,接近,比较,考校,核对等。

比字取名忌讳

1、比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比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
2、比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i或同声调上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比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比字,晚辈忌讳用比字取名。

与比字同音的字更多拼音bi的字>>
与比字同部首的字更多比字旁的字>>
与比字同笔画的字更多康熙字典4画的字>>
与比字同五行的字更多五行属水的字>>

首页

测名打分

免费起名

定字取名

100分好名字